20多次實地踏勘調研,10多次專題研究總規方案,10余次專家咨詢會,92人次國際國內頂級專家和院士,社區、高校、企業、機關多重參與,立足于世界眼光、國際視野,立足于國家、全省戰略要求的新一輪城市總規,為成都邁入世界城市之列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2月28日,作為巨大惠民工程,為子孫后代留下永久性巨型綠色空間的天府綠道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引起了成都市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了熱議。
作為總規中的關注熱點,天府綠道承載了什么功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又將如何建設?對于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成都市規劃局一一進行了解讀。
8大功能 描繪1.69萬公里蜀川畫卷
天府綠道是成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新實踐。全域規劃形成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共16930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是目前全國規劃最長的綠道系統。
天府綠道將承載生態景觀、慢行交通、休閑游覽、城鄉融合、文化創意、體育運動、景觀農業、應急避難8大功能,并串聯城市功能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功能網絡;串聯市域五級綠化體系,形成生態網絡;串聯公交、軌道站點,形成綠色交通網絡;串聯文化、旅游設施,形成文旅休閑網絡。
三級綠道體系 綠滿蓉城休閑宜居
三級天府綠道體系,其中區域級綠道1920公里,依托市域生態資源與山水格局,串聯市域內各城市組團,體現蜀山蓉水的自然野趣。整體結構為“一軸、兩山、三環、七帶”,“一軸”指錦江綠道,“兩山”指龍門山森林綠道和龍泉山森林綠道,“三環”指熊貓綠道、錦城綠道(沿繞城高速路)和田園綠道(沿第二繞城高速路),“七帶”指濱河綠道。
城區級綠道5380公里,在城市各組團內部成網,與城市慢行系統緊密結合,體現“綠滿蓉城”的城市品質。
社區級綠道9630公里,串連社區內幼兒園、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場館、社區養老等設施,體現休閑宜居的城市特色。
2020年建成840公里“一軸兩環”區域級綠道,建成城區級、社區級綠道共2400公里。2025年建成“一軸兩山三環七帶”1920公里的區域級綠道,建成城區級、社區級綠道共8680公里。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綠道三級體系。
快速進山全境旅游 建環山景觀大道
在山腳規劃環山景觀大道有效連接外部的高、快速路網。另外,規劃半山游道和約800公里的森林綠道,結合現有公路,形成連環結構的山體景觀道路,實現快速進山,全境游覽。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建成以后,將對城市的生態、生產、生活產生明顯影響。在生態方面,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70%,全市人均將增加10平方米凈森林,每年將提升8.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相當于3.6個三岔湖的容量)、固碳31萬噸、釋放23萬噸氧氣,同時將有利于形成多樣化生態環境系統。在生活方面,將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城市休閑服務,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質。